提起六小龄童,你是不是立马想到那个金箍棒耍得虎虎生风的孙悟空?
但这些年,围绕他的争议就没断过,有人说他是经典,有人说他太“戏霸”。
这不,十年过去了,那个“孙悟空”好像又要回来了,带着一部叫《西游记真假美猴王》的电影,号称2026年上映。
这次,他能靠这部电影“翻身”吗?
说起孙悟空,那绝对是中国神话里的“顶流”。
美猴王、齐天大圣、孙行者、斗战胜佛,哪个名号拎出来都响当当的。
演过孙悟空的人多了去了,但要说哪个最深入人心,估计十个人里有八个都得说是86版《西游记》里六小龄童演的。
没办法,经典就是经典,就像老酒一样,越品越有味儿。
这些年,六小龄童没少被人吐槽,说他太爱说教,老是强调“改编不是胡编,戏说不是胡说”。
当年年少轻狂,觉得他有点“倚老卖老”,现在回头看看,这话其实挺有道理的。
经典之所以是经典,就是因为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底蕴,不能随便瞎改。
这次的《西游记真假美猴王》据说六小龄童和马德华(就是演猪八戒那位)都参与了动作捕捉,听起来就挺让人期待的。
想想看,当年的“大师兄”和“二师兄”再次联手,光是情怀就值回票价了。
这部电影的“前世今生”也挺曲折的。
最早的新闻报道能追溯到2015年,那时候电影还叫《敢问路在何方》。
当时说要中美合拍,用好莱坞的技术来还原《西游记》。
六小龄童那时候就说了,绝对不能让《西游记》被恶搞、胡乱改编。
看得出来,他对这个IP是真爱。
派拉蒙那时候的董事长也挺看好孙悟空,觉得他是个世界闻名的战士,想用好莱坞的工业流程来重新定义孙悟空的神通。
现在看来,这事儿有点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的意思,反倒是六小龄童当初的担心成了真。
原本计划2016年猴年上映的电影,因为各种原因一拖再拖。
剧本、技术、制作理念,哪个环节都好像出了点问题。
后来,中方公司儒意影业的柯利明说,预计2018年9月前开机,成本还不低,一部就得一个亿美金。
结果呢?
到了2018年末,项目还是没啥动静。
更要命的是,2018年那会儿,六小龄童的口碑也跌到了谷底。
原因嘛,大家都知道,就是那个著名的“灵堂卖片”事件。
因为在《西游记》导演杨洁的悼念视频里说了几句关于自己电影的话,被网友各种恶搞和曲解,什么“六学”都出来了。
人家六小龄童之所以在悼念杨洁的时候提电影,是因为杨洁导演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《西游记》搬上大银幕。
而且后来也证实了,那段发言其实是在追悼会前的酒店采访里说的,根本不是在葬礼现场营销。
现在想想,那些年对六小龄童的误解,还真有点不应该。
但话说回来,那时候网络环境也比较混乱,很多信息都被恶意剪辑和传播,真相反而被淹没了。
项目之所以停滞,据说是因为中美双方在理念上存在分歧。
美国人理解的猴哥,就是《猩球崛起》里那种猴子,根本get不到中国人追求的“灵气”。
到了2019年末,项目完全由儒意影业主导,导演也换成了韩延,就是拍《动物世界》那位。
六小龄童还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这条信息,看来他对这个项目还是挺上心的。
后来,儒意影业决定把电影的制作方向从真人特效改成“真人动作捕捉+CG动画”。
韩延导演可能觉得这跟自己的专业不太对口,就退出了。
2023年10月,项目重启,正式立项,还改名叫《西游记真假美猴王》。
今年2月,电影发布了首款概念海报,还官宣了阵容:六小龄童、马德华领衔主演(动作捕捉)。
这部电影还入选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项目,成了上海市重点文艺项目。
一路走来,真是太不容易了,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样,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。
现在的问题是,这部电影到底值不值得期待?
柯利明和陈祉希都是国内一线制片人,他们合作过《唐人街探案》和《你好,李焕英》。
导演赵霁是追光动画的核心成员,参与过《白蛇:缘起》《新神榜:哪吒重生》《新神榜:杨戬》这些动画电影。
赵霁导演一直想打造“新神榜宇宙”,而且在《杨戬》里就尝试了大规模的动作捕捉技术。
这次再加上六小龄童和马德华的经典形象,想想都觉得有点意思。
这些年,打着《西游记》旗号的烂片太多了,简直是“猴子捞月——一场空”。
希望能借着这个机会,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孙悟空。
不管怎么说,希望这次六小龄童能真正“翻身”,用一部好电影来证明自己。
谁的青春里还没个孙悟空呢?
10年光阴,真是不短。希望这部电影能像《西游记》一样,成为几代人的回忆。